一鍵砍遍全城
購買時間2010年05月
購買地點上海市 上海
裸車價格27.90萬元
平均油耗12.1L/100km
行駛里程24000公里
綜合評分
|
優(yōu)點:動力不錯、內(nèi)飾不錯。
缺點:買的時候還是可以選配的,低配車型配置實在是太低太低了,裸車好像是27W6吧(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奧迪的選配價格真心貴,真皮座椅選裝我記得好像超過13000,包個皮和家里的一套沙發(fā)差不多貴了,而最想要選配的18寸大腳當時卻不在選擇范圍內(nèi),能選擇的只有輪轂的樣式,很遺憾。
外觀:雖然出了中期改款但還是覺得最初的版本要變中期向家族前臉的改進要更漂亮更有特色,白色的車身非常漂亮也顯得大,車漆的質(zhì)量也比較好,2年多的時間也沒有變黃。
內(nèi)飾:內(nèi)飾顯得比較年輕,當時因為急著提車沒有等黑色內(nèi)飾而是提了比較難以打理的淺色內(nèi)飾。缺點是材料沒有用真皮包裹,檔次感覺一般,優(yōu)點是設(shè)計的非常科學(xué),按鍵錯落有致,音量和空調(diào)的阻尼也非常舒適,在使用中控的各種功能也不用分散太多注意力,提升了行駛時的安全性。相比之下寶馬3(上一代)的內(nèi)飾會讓人覺得更有檔次和豪華感,但是太過于沉重的方向盤和老氣的褶皺絕對是弱點。覺得造型也比較老氣,沒有A4L的那份科技感“科技啟迪未來”嘛~~奔馳C的中控我就不吐槽了,真的就是和一塊蓋板一樣毫無亮點可言啊,覺得就是一塊大塑料板按壓出來的。
空間:空間自認為還可以,本人身高180,坐在里面,把座椅調(diào)至最低,頭部空間還是很充裕的,后面做3個成人短途沒問題,長途的話建議不要坐3個人。
配置:性價比對于奧迪品牌來說還是比較高的,配置雖然不高但該有的東西也都有了,覺得車子還是買自動擋的乞丐版最有性價比,但相比oooo的品牌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中國的消費者還是非常愿意為這部分品牌價值買單的,我也是如此。其他描述:車子已經(jīng)買來近兩年了,沒有出過任何的小毛病或者異響也沒有進行過什么改裝,覺得車子還是要原汁原味的感覺才純粹,要是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試試自己洗車打蠟。兩年間在我潛移默化的感染下,我的兩個朋友也選擇了奧迪A4L,以后出門就是三個奧迪黨了。希望這些關(guān)于A4L的文字對于將要選擇他的人有更多的幫助。
動力:同樣是1.8T的動力,一到兩個人坐開的話動力已經(jīng)足夠用了,不用S檔也可以輕松的超車,但是后排坐了人或者是后備箱放滿東西就會有明顯的動力遲滯,小排量的發(fā)動機中段提速的確不夠給力。S檔的使用感受是完全換了一個人,只要給油就是動力。覺得很奇怪的是不管是馬力還是0-100的數(shù)據(jù)其實都沒有新芒果疼1.8T的高,但是和朋友換著開我們倆都覺得還是A4L開著感官上要感覺快一些,特別是在0-60這一段覺得特別快 哈哈。
操控:
A4L的操控性和試駕的320相比路感要弱不少,加長的屁股在過彎和變道時還是會有些拖泥帶水的感覺,不像寶馬在變道的時候那么的有自信,但是寶馬的椅子看上去又單薄坐上去也硬,試駕了最多十分鐘吧,過路面顛簸和小坎的時候?qū)嵲谑遣皇孢m,覺得自己的屁股就要落地了。相比之下還是A4L更適合家用和日常使用。
油耗:1.8T油門踩得狠的話油耗可能要比2.0的更厲害些,主要還是因為上海的高峰時間路況比較差(相比鄭州和杭州還是要好上不少)家里附近的80%的路段都是黃色的擁堵,每次加400塊油也就開個380-390KM左右吧,油耗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沒有用任何的燃油添加劑,也懶得研究,看到加油找的老阿姨推薦覺得很不靠譜。
舒適:開的時間久了腰部還是會覺得比較酸,但是已經(jīng)很不錯了吧,畢竟運動堅固家用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
|
支付寶掃碼詢價
領(lǐng)最高888元現(xiàn)金紅包